在我还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每年的传统节日都像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冒险,充满了新奇与期待,端午节无疑是我最为喜爱的节日之一,它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,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让我在欢乐中学习,在学习中成长。
一、端午节的由来
记得那年端午节前夕,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,她说,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,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,他忠诚爱国,却因小人谗言被楚王疏远,最终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,怀着满腔悲愤投江自尽,当地百姓闻讯后,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他的遗体,并投掷米团等食物,希望鱼虾不要伤害这位伟大的灵魂,后来,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,人们便以赛龙舟、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,表达对忠诚与爱国精神的敬仰。
听完这个故事,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屈原的敬佩之情,也第一次深刻理解了“忠贞不渝”这个词的含义,放学后,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,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了爸爸妈妈听,他们听后,眼里闪烁着温柔的光芒,似乎也在回忆着他们儿时的端午节。
二、包粽子的乐趣
端午节前夕,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粽子,我们家也不例外,妈妈提前几天就开始浸泡糯米和粽叶,准备各种馅料,如红豆、蜜枣、咸肉等,那天下午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,妈妈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,她先将两片粽叶交叉叠放,折成一个漏斗状,然后舀入一勺糯米,再放上一颗蜜枣或是一块咸肉,最后再覆盖上一层糯米,用手指轻轻压实,最后将粽叶包裹起来,用细绳紧紧绑好,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。
我学着妈妈的样子,小心翼翼地操作着,虽然开始时笨手笨脚,不是米漏出来,就是粽叶包不紧,但妈妈总是耐心地鼓励我,说:“第一次包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,熟能生巧嘛!”经过几次尝试,我终于成功包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粽子,虽然形状不太规则,但那份成就感却是满满的。
粽子包好后,妈妈把它们放进大锅里,加入足够的水,用小火慢炖几个小时,随着时间的推移,厨房里渐渐弥漫出一股淡淡的粽叶香和糯米的香甜,让人垂涎欲滴,晚餐时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,那份温馨与幸福,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。
三、赛龙舟的激情
除了吃粽子,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,虽然作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,我无法亲自参与那激动人心的龙舟比赛,但爸爸答应带我去河边观看,那天清晨,天空湛蓝如洗,阳光明媚,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河边,只见河面上已经停泊着几艘装饰得五彩斑斓的龙舟,队员们身着统一的服装,精神抖擞,蓄势待发。
随着一声响亮的发令枪响,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,鼓声、号子声、观众的加油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曲激昂的交响乐,龙舟上的队员们整齐划一地挥动着船桨,水花四溅,龙舟在水面上飞速前进,竞争异常激烈,我紧紧抓着爸爸的手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河面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,那一刻,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,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勇于拼搏的精神。
四、挂艾草与佩香囊
端午节这天,家家户户还会在门楣上挂上艾草和菖蒲,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疫,保佑家人健康平安,妈妈也会为我准备一个精美的香囊,里面装着艾草、雄黄等草药,挂在我的脖子上,淡淡的草药香伴随着我度过整个节日,每当闻到这股香气,我就会想起妈妈温柔的笑容,以及她对家人的深深爱意。
五、结语
我已经长大,但小学三年级时的那个端午节,依然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,它不仅让我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,更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学会了感恩与珍惜,每当端午节来临,我都会想起那段快乐的时光,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,我相信,无论岁月如何变迁,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,将会像端午节的龙舟一样,永远在我心中破浪前行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ailingliren.net//juzi/120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