驳论文优秀范文600字作文:《近墨者未必黑》
近墨者未必黑
人们常说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意思是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,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,强调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,我认为这一观点过于绝对,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选择的能力,近墨者未必黑,人是有能力在不良环境中保持自我,甚至改变环境的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在逆境中成长的,他们并没有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,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,却能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莲花所处的环境不可谓不恶劣,周围是浑浊的淤泥,但它凭借自身的品质,依然绽放出纯洁美丽的花朵,这告诉我们,即使周围的环境不佳,只要自身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,就能不被环境所污染。
在人类社会中,这样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,匡衡幼时勤奋好学,但家中贫困,晚上连点灯的油都没有,他的邻居是个大户人家,每晚灯火通明,匡衡便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,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微弱光线读书,最终成为著名的学者,匡衡所处的环境并不好,家境贫寒,但他并没有因为环境的艰苦而放弃学习,反而克服困难,积极向上,如果按照“近墨者黑”的逻辑,匡衡在如此贫困的环境中,就应该与知识无缘了,事实并非如此,匡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。
再来看思想层面,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”,一个人的志向和信念是非常强大的,它可以支撑一个人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自我,就像那些卧底警察,他们深入犯罪团伙,周围是违法乱纪之人,环境可谓是“墨黑”,但他们心中有正义的信念,有打击犯罪的决心,不但没有被犯罪分子同化,反而成功地完成任务,将罪犯绳之以法,这些例子都说明,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坚定的信念是可以在不良环境中保持自我的关键。
我们还应看到,很多人不仅能在不良环境中保持自我,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,在贫困山区支教的老师们,他们去到教育资源匮乏、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地方,周围的环境就像是“墨”,但他们没有被这种环境所左右,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,为山区的孩子们点亮希望之灯,改变当地的教育状况,他们不仅没有变黑,反而成为黑暗中的光,照亮他人前行的路。
孔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。”这句话也适用于解释“近墨者未必黑”的观点,君子能够在与不同的人相处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性,不被他人所左右,在现代社会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,有的人积极向上,有的人消极颓废,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,不被消极的人所影响,那么我们就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我,甚至还能影响他人,使环境变得更好。
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找到“近墨者未必黑”的证据,苏轼一生仕途坎坷,多次被贬至偏远之地,周围不乏奸佞小人,在乌台诗案中,他更是被政敌陷害,身处官场这个“墨池”之中,但他并未因此而变得阴险狡诈,反而坚守自己的乐观豁达与文学才华,他在风雨中潇洒前行,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,可见,即便周围环境黑暗,只要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,人就不会被“墨”所染。
再说说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的谭嗣同,他生于晚清乱世,当时的社会封建腐朽,官场贪污成风,整个国家都被黑暗笼罩,这无疑是一片“墨”色,谭嗣同并未同流合污,他心怀变法图强的大志,积极倡导并参与戊戌变法,试图以自己的力量改变国家命运,即使变法失败,他也甘愿为理想献身,以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的豪迈气概,诠释了在恶劣环境中坚守自我的伟大精神。
在现代社会中,这样的例子同样不少,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,教育资源匮乏、不良风气可能存在,但仍有许多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,追求知识和梦想,最终走出困境,改变自己的命运,他们没有被周围的“墨”所影响,反而凭借自身的努力,成为闪耀的星星。
我们也不能否认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,但这绝不是决定一个人品质和发展的唯一因素,一个人只要有清醒的头脑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就能在“墨”的环境中保持自我,甚至可以改变环境,我们不能盲目相信“近墨者黑”,而应该坚信“近墨者未必黑”,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,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。
“近墨者黑”只是一种可能,而非必然,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、信念的力量以及改变环境的能力,环境虽然重要,但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,我们应该认识到,人是有思想、有意志、有选择能力的主体,能够在不良环境中保持自我,甚至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,在面对复杂环境时,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坚守本心,不被外界所左右,我们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,向着光明前行。
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近墨者未必黑,这一观点不仅符合历史事实,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,我们应该坚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选择的能力,在面对不良环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,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环境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ailingliren.net//juzi/1530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