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句子摘抄

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400字

中秋节的来历

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这个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本文将详细探讨中秋节的来历,从其起源、发展、习俗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,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节日。

一、中秋节的起源

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400字

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,最初,“祭月节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日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。

据《周礼》记载,每年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,又称“仲秋节”,在这一天,人们会向月神祈福,并进行祭祀仪式,古时候,人们相信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幸福,因此在中秋节这一天,人们会欣赏皎洁的明月并祈祷自己的家人平安团圆。

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,普及于汉代,定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以后,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,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,大都有古老的渊源。

二、中秋节的传说

中秋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,其中最为著名的是“嫦娥奔月”和“吴刚伐桂”。

嫦娥奔月

“嫦娥奔月”的故事源于汉代的《后汉书》,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名叫嫦娥,她爱上了一个凡间的青年后成了眷属,她因误食灵药被迫升上天宫月宫,与丈夫分别,为了追念丈夫,她在月宫中度过孤独的日子,并且嫦娥还变成了一只玉兔,陪伴月宫里的蟾蜍。

吴刚伐桂

“吴刚伐桂”则讲述了吴刚因为追求仙人之道,而被罚到月宫去砍桂树,并在月夜下重逢从世界上离去的妻子,据说,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,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,几千年来,就这样随砍随合,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,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,是汉朝西河人,曾跟随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错误,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,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,以示惩处。

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,还使其成为了亲情和爱情的象征,人们在这一天更加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。

三、中秋节的发展

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,普及于汉代,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,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。“中秋”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,成书于两汉之间的《周礼》(世传为周公旦所著,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)中说,先秦时期已有“中秋夜迎寒”、“中秋献良裘”、“秋分夕月(拜月)”的活动,据记载,在汉代时,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、养老,赐以雄粗饼的活动。

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,不过不太普遍,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,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,大约是在唐代,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玉兔捣药、杨贵妃变月神、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,使之充满浪漫色彩,玩月之风方才大兴,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。

北宋时期,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,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,文学作品中出现了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的节令食品,如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说:“中秋夜,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;弦重鼎沸,近内延居民,深夜逢闻笙芋之声,宛如云外,间里儿童,连宵婚戏;夜市骈阗,至于通晓”。

到了明清时,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,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,功利性的拜祭、祈求与世俗的情感、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,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,“其祭果饼必圆”,各家都要设“月光位”,在月出方向“向月供而拜”,陆启泓《北京岁华记》载:“中秋夜,人家各置月宫符象,符上免如人立;陈瓜果于庭,饼面绘月宫蟾免;男女肃拜烧香,旦而焚之。”《帝京景物略》中也说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饼必圆,分瓜必牙错,瓣刻如莲花。……其有妇归宁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也。”

2008年开始,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节假日,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,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,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中秋节在民众心中的地位,使其成为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。

四、中秋节的习俗

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民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,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庆祝方式,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祭月

祭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,在古代,人们会在中秋之夜举行祭月仪式,向月神祈福,祈求家人平安、团圆和幸福,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敬畏,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力量的尊重和敬畏。

赏月

赏月是中秋节最为普遍的习俗之一,在这一天,人们会聚在一起,欣赏皎洁的明月,感受团圆之美,赏月不仅是对月亮的欣赏,更是对家人团聚的期盼和祝福。

吃月饼

吃月饼是中秋节最为广泛的习俗之一,月饼有多种口味和馅料,如莲蓉、豆沙、五仁等,不同地区和民族还有不同口味的月饼,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,人们通过吃月饼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。

玩花灯

玩花灯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,人们会制作或购买各种花灯来装饰自己的家园,还会组织花灯游行和比赛等活动,花灯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,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赏桂花、饮桂花酒

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,人们会赏桂花、饮桂花酒,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,桂花和桂花酒不仅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,还象征着吉祥和幸福。

五、中秋节的文化意义

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,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情感寄托的节日,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团圆、和谐、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寄托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,在这一天,无论人们身在何处,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,这种情感寄托不仅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归属感,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

中秋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力量的尊重和敬畏,在古代,人们通过祭月仪式向月神祈福,祈求家人平安和丰收,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,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
中秋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,吃月饼、赏月、玩花灯等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,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,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娱乐性,还具有教育性和传承性,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。

中秋节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情感寄托的传统节日,它源于天象崇拜,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,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各种习俗和文化意义,在这个节日里,人们通过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等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,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,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一传统节日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